陶琪饰演的角色们。

南京市越剧团一级演员陶琪是南京首位戏剧梅花奖得主,节金奖、白玉兰奖、“飞天奖” 等多个全国大奖,如今已是蜚声海内外的越剧名角。在南京,只要喜欢越剧的观众,几乎没有不喜欢陶琪的;在上海、浙江,陶琪也拥有一大批追星族;香港也有陶琪的戏迷,有位香港戏迷还专门为陶琪制作了网站。

很多人看陶琪的戏觉得过瘾,不仅因为她的嗓音甜美,扮相俏丽,更因为她能把戏中人物演绎得逼真灵动。《莫愁女》中的莫愁、《侯门之女》中的南凤、《李清照》中的李清照、《柳毅传书》中的龙女三娘,这一个个特色各异、活灵活现的舞台人物让观众记住了陶琪。尤其在《李清照》中,有着“越坛才女”美誉的陶琪把才华横溢、气质脱俗的千古词人展现得淋漓尽致,一招一式、一颦一笑、一唱一念似乎都是李清照,陶琪多年来积淀的丰厚才学在这部戏里得到了集中展示。

“演戏,拼到最后其实拼的就是学识修养。”陶琪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,从艺20多年来,除了勤奋钻研演戏技巧,更把学习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。身为南大教师的夫君在这方面给了陶琪很多帮助和熏陶,使她多年保持读书的习惯,博览群书,并自学完成了大学本科。陶琪的老师袁雪芬曾教导她,唱越剧不能光学越剧,要善于用戏外的功夫充实越剧,袁雪芬的教导深深影响着陶琪,使她涉猎琴棋书画等多种艺术门类,给越剧表演增添了别样风采。在演《劈山救母》时,她弹奏了一首悠扬委婉的古筝曲,还借鉴了京剧中特有的红绸舞,将10余米的彩练舞得飘逸潇洒;在演李清照时,她当场挥毫,以遒劲有力的笔法写就一首《声声慢》,并以一曲古琴尽显女词人风雅之韵;而扮演梁红玉时,她向民乐家学习的击鼓又派上了用场,一段刚柔并济的鼓声深深震撼了观众。

15岁那年和她一起考进南京越剧团的同学们,绝大多数都已离开越剧,或步入影视圈,或投身商海,只有她一直坚守着越剧这块清贫的舞台。这种平实和坚守都缘于一个古代大家对陶琪的影响,他就是庄子。陶琪说:“我喜欢庄子,喜欢他从容、淡泊的人生态度,有所追求,却不为名利所累。”陶琪离不开越剧,还因为她对这份艺术的挚爱。有一次,她随丈夫出国一年,曾有机会留在国外,但她放弃了,因为在国外她找不到生活的方向,憋得慌,一回到国内,回到越剧舞台,她就找到了久违的感觉,虽然一场演出只能拿到几十块钱,但只要听到观众的掌声,她就感到莫大的满足。

眼下,陶琪和她的同仁们正在对越剧进行着不断创新的探索,在新版《柳毅传书》中营造电影效果的舞美,还有把《李清照》送进大学校园等等,这些都是为了让越剧赢得更大市场,培养更多年轻观众。陶琪认为,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喜爱越剧,让越剧这一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光大,是越剧人肩头的一个重任,对此她满怀憧憬。

这位演员俺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,好像是代替了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,参加这次表演的,由于那位老太太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很高,所以这位演员貌似不是很受欢迎。。

配角们,中间的mm很漂亮。。

这位演员也很厉害,年纪挺大,但是是南京越剧团唯一一位能从舞台一边走到另一边,腿一直能踢这么高的演员。。

这次是南京越剧团专门录制演出送给中央电视台评选,所以没有观众,在一个朋友的带领下进去的,5台摄像机从各个角度拍,俺只能坐在观众席上缩着脑袋动也不敢动,第一次拍舞台,不过500多张pp 90%以上都没有虚,挺开心的~~嘿嘿~~不过PP太多了,配角也太多了,所以就随便选了几个配角出来发发~~

月底还有李清照得表演,背景是12幅巨大的水墨画,到时候还能进去拍,咔咔~~